当前位置:首页>社科普及>社科知识
·金融绝非简单的经济产业
来源:社科联  发表时间:2015-08-18 09:12 分享至: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仅把金融视为经济领域的一个产业,甚至还有人把金融作为一种玩钱的游戏、圈钱的平台。事实果真如此吗?绝非!为了深入揭示这些错误认识,我们有必要从“经济国防”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金融安全的重要性。

  金融稳定是现代经济稳健运行的定海神针

  从理论上讲,一方面,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桥梁和纽带,金融稳定是现代经济稳健运行的前提条件。

  目前,不少经济类教科书把金融视为现代经济的一个产业,并集中探讨这一产业应该如何发展。但也有专家认为,金融不仅是现代经济的一个产业,更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赵海宽在《金融学》总序中指出,“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已经成为整个经济的核心”。他认为,“金融在市场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是连接商品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的枢纽”;“金融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金融在决定国家经济综合竞争力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事实上,金融远不只是一个产业,它还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枢纽,关乎整个经济运转状况。经济运行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依次推进的诸多环节,任何环节出现阻滞或大的波动,经济运行都将遭受挫折。金融则决定着这几个环节能否顺利进行。如果金融发展不足,生产就会停滞,交换就会受阻,流通就会变缓,分配就会扭曲,消费就会出现不足,经济增速就会因此而放慢。相反,如果金融发展过度,则会出现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结构性扭曲,进而出现产业结构畸形、收入差距扩大、通货膨胀加剧等经济增长过快型的虚假繁荣。由此可见,金融的适度发展与平稳运转,是决定现代经济稳健运行的前提条件。

  另外,金融又是现代经济中最脆弱和影响最大的领域,金融稳定是现代经济稳健运行的关键所在。有人认为,金融作为现代经济中的后起之秀,具有自适应特点,其先进性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自我调适能力,应该鼓励其大发展、大创新。金融创新是金融业为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制度安排、金融工具、金融产品等方面进行的创新活动,是金融结构提升的主要方式和金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现代金融发展史实质上是金融活动不断创新的过程。

  但从规律上讲,金融活动作为一种虚拟经济活动,通常具有自我累积循环特征,由此决定了金融运行极易出现大起大落。尤其是由于趋利动机的驱使,“以小博大”的杠杆化金融创新花样不断、层出不穷。这种创新既促进了金融发展,也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由此极易诱发金融风险的累积放大。更为重要的是,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由于社会分工日趋深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不同行业、部门、地区和国家之间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由金融创新诱发的金融风险一旦显化,很容易通过“多米诺骨牌效应”,由一个行业、部门、地区或国家向其他行业、部门、地区或国家蔓延,进而引发大范围甚至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的威胁和破坏。

  上述分析表明,无论从金融在现代经济运行中的独特地位,还是从金融自身独特的脆弱性和破坏性来看,金融稳定在现代经济稳健运行中,都具有定海神针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所在

  从实践上看,由于金融是现代经济中最脆弱和影响最大的领域,因而维护金融安全成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所在。

  赵海宽在《金融学》总序中就指出:“经济发展中最大的不安全因素之一是金融危机;要保证国家经济安全发展,首先必须掌握金融发展状况,保证金融业的健康运行。”他还指出,“金融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

  事实上,自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就已开始呈现两大特点。一是爆发的频度越来越高。20世纪早期,比较大的金融危机通常要经过十多年甚至几十年才会爆发一次,而90年代以来,就有多次金融危机爆发。

  二是爆发的烈度越来越大。以往的金融危机通常发生在相对较小的国家或地区,而当今的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却发生在作为世界经济“巨无霸”的美国和发达的欧洲;以往的金融危机通常持续不到一年即告结束,而自2009年10月开始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迄今仍未有结束的迹象;以往的金融危机通常发生在某个国家或地区,很少向全球蔓延,但新世纪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至今仍在全球蔓延;以往爆发的金融危机原因往往比较单一,而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既有金融系统内在因素,又有金融系统外部因素,既有客观环境因素,又有主观因素。

  由于现代金融危机成因越来越复杂,对其防范和治理就显得越来越困难。正因如此,发达国家一贯重视金融安全。早在1999年,美国在《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就将银行和金融系统的安全列入国家“生死攸关的重大利益”。即使如此,美国次贷危机依然爆发。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中,我们为保增长而付出了巨大代价,其副作用目前仍未消除,经济下行和通胀双重压力构成我国目前经济运行的严峻挑战。

  随着我国金融进一步对外开放,未来国内爆发金融危机的风险在不断上升。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5)》中,在对2014年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给予肯定的同时,也实事求是地指出:“全社会债务水平上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持续反弹,房地产市场出现一定调整,地方政府性债务、影子银行、民间融资等领域的潜在风险值得关注,部分金融机构创新业务或新型金融业态的跨市场风险隐患也不容忽视。”为此提出,2015年要“加强对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的监测分析,动态排查风险隐患,切实防范化解各类金融风险”;“强化底线思维,采取综合措施,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这表明,目前我国金融安全形势并不乐观,必须保持高度警觉。

  总之,作为现代经济运行桥梁和纽带的金融,其极端脆弱性和极大危害性,决定了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金融搞砸了,一着棋毁,全盘皆输。从这个意义上讲,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所在。对正处于经济发展关键期的当下中国而言,尤其要认识到这一点。

  金融博弈是现代国际战略博弈的制高点

  宋鸿兵在《货币战争》中曾运用大量材料说明美国的货币金融霸权,进而告诫国人要高度重视金融博弈问题。对这些观点,学界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金融活动本质是金融领域内部的事情,没有必要往国际政治上扯。但我们必须看到,一方面由于金融在经济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金融又具有极易大起大落的脆弱性和巨大破坏性,这两方面共同决定了金融博弈必将成为现代国际战略博弈的制高点。

  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列出了西方控制世界的14个战略要点。其中3个与金融霸权有关,分别是第一点“控制国际银行系统”,第二点“控制全球硬通货”,第五点“掌握国际资本市场”。美国战略地缘政治学家恩道尔认为,二战胜利后几十年来,美国的霸权或主导地位依靠的就是两大支柱,第一根支柱是美元作为世界存储货币的地位,第二个支柱才是美国的压倒性军事优势。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每个成员的生活;谁控制了货币,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这些西方学界和政界大腕的言论表明,西方霸权主义国家越来越看重金融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视对金融“核武器”的巧妙运用。其中包括把金融作为掠夺别国财富的重要杠杆,如美国通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洗劫他国财富;把金融作为打垮对手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手段,如通过金融制裁或金融破坏搞垮对手;通过加强对敌对国反对派的金融扶持以实现政治颠覆,等等。

  事实上,在西方大国的崛起之路上,无不伴随着金融的对外扩张与霸权。比如,西班牙依靠资本控制全球订单。16—17世纪,强大的西班牙帝国曾一度拥有1.8万吨白银和200多吨黄金,占世界金银总量的大多数。依靠其强大的金融资本和军事实力,西班牙迫使很多国家和殖民地为其打工。

  又比如,英国依靠资本控制“五个战略制高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靠制造业起家的大英帝国,在取得全球海洋军事霸权和金融霸权之后,已拥有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势力范围。此时,英国决定着世界资金成本,垄断着世界资源价格,控制着全球订单流向,操纵着世界市场需求,保护着贸易航运通道。这五个战略制高点支撑英国这一岛国垄断全球霸权达两个世纪。再比如,美国依靠狂印美钞掠夺世界财富。“美利坚帝国”通过200年苦心经营,积累了巨额财富和巨大的财富创造力,进而对世界实施强大的金融霸权。1971年,当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国拥有了当年西班牙与英国连想都不敢想的强大金融霸权,这就是美元发行!仅仅通过印刷美元钞票,就能轻易获得世界各国丰富而廉价的自然资源和劳动产品。

  综观上述西方学界、政界的言论以及西方霸权国家崛起之路,再一次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金融博弈在现代国际博弈中的战略地位。

  金融控局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支撑

  针对近年来“货币战争”词汇在我国的走热,有专家认为,作为热爱和平的国家,中国的崛起不走西方老路,不搞对外金融霸权;金融就是一种日常的经济活动,不应该夸大或渲染其战争功能。

  事实上,金融是新世纪“殖民战争”的核武器,谁能熟练地应用它,谁将获得最后的胜利。我们不搞对外金融霸权,不等于西方大国不对我们实施金融霸权。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崛起的道路从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伴随着中国的崛起,我们的利益空间要拓展,这种拓展必将遭受某些国家的围追堵截。而这种拓展所体现的,必然是我们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和开放程度的提升。而这种开放,将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尤其是金融对外开放,既给我们带来可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机遇,同时也将带来西方霸权国家对我国实施掠夺和打压的风险。

  金融是现代经济中极为复杂、脆弱和敏感的高端领域,它的安全稳定需要大批高端精英人才来维护。然而,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极为短缺。郎咸平在《郎咸平说:金融超限战》中指出,“我们今天中国的最弱项不是制造业没有人才,也不是没有企业家,也不是商业没有人才。那么,最弱的一环是什么?金融。”他在该书的分析中,通过大量事例说明,正是由于我们缺乏这方面的顶尖人才,才使我们在与国际金融资本家对决中,一次次上当受骗,一次次被套牢,导致国家遭受巨额损失。可以说,在当下我国高端金融人才缺乏,对外金融调控水平还不太高的情况下,如果因为缺乏必要的金融“防火墙”,而直接与美欧等西方国家金融高手对决,其风险之高,不言而喻。因此,赵煜堃在《货币战争》序言中指出:“金融对外资开放,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其风险甚至可能大于让美国的所有航母编队都开到中国邻近海域……一旦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遭到金融战打击,会寻机造成国内局势动荡,由‘外患’引发‘内乱’。”所以说,“战争已经开始,虽然看不见硝烟”。

  由此可见,在中国金融对外开放进程中,能否牢牢掌控金融主导权将决定我们的前途命运,金融能否控局已成为决定中国能否实现和平崛起的战略支撑。可以预见,中国的崛起必将面临严峻的挑战,而在这种挑战中,如果不能快速提升军力,就不可能实现安全崛起;如果不能有效提升金融掌控能力,同样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崛起。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张军果)

  

佛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84675号
地址:佛山市岭南大道北12号机关大院9号楼107室
  联系电话:0757-83353930  电子邮箱:fssk@foshan.gov.cn  邮编:528000
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13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