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科普及>社科知识
·【实用】媒体人必备之14种新闻导语写法
来源:社科联  发表时间:2016-11-15 14:44 分享至:

  一个有头脑,会思考的记者,写文章的手法必定多种多样,不会以一种模式、一种文章结构去套所有的稿件。

  1.有一说一式

  从新闻事实提炼出让人感觉意外的本质,需要特别挖掘细节或知识。一般都是媒体“先入为主”,即先掌握了细节或知识本身,再去刻意地套新闻事实。往往有特别的效果。

  写法:引用当事人原话或描写事件场面,再加以说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导语写法。

  用途:几乎一切社会生活领域。

  例:“三次,好!成交!”拍卖师一声锤响,慕绥新的防弹奔驰被以160万元的价格拍卖。

  文章写作要点:切忌用得过多过滥

  2.直击日期式

  写法:以日期为第一陈述对象,后带主语、谓语,直接叙述。对事件本身不做丝毫重构和渲染。

  用途:多用于国内政治大事件的描写及评述。

  例:“2004年9月19日,十六届四中全会同意江泽民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

  文章写作要点:这类文章只宜照引原文。

  3.煽情式

  写法:乍一看是直击日期式导语,但外包了文学手法,变成一种半实半虚的叙述加煽情。

  用途:如奥运会,人质事件。

  例:“2004年6月,来自雅典的奥林匹克圣火再次唤起了人们对于奥运火一般的热情。”

  文章写作要点:这种文章可以使用排比句式,可以让那些热血沸腾,癖好煽情的人来操刀。但一定要用于没有丝毫争议的单纯话题。

  4.活学活用式

  写法:以原文截取一部分,加进自己的叙述中,然后接直击日期式导语。

  用途:逐渐“破冰”的政治生活或政治科学话题,如人权,私产等。

  例:“当‘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写进宪法之后,2004年10月,十届人大对物权法草案再次进行了审议。”

  文章写作要点:此类题材的文章,应多用前瞻性口吻。要用人文关怀冲淡些许的枯燥描述。

  5.最多更少式

  写法:用判断句式,先下一个定义,给某种事物以一个名分地位,再接事实叙述。句中可使用些夸张的文学笔法。定义中,“最”多,“更”少,有时也加个“之一”的尾巴。

  用途:多用于文化、娱乐、生活领域。

  例:“《猫》,无疑是百老汇舞台上最激动人心的篇章之一。2003年3月28日的上海,《猫》首次在中国演出时大受欢迎。”

  文章写作要点:谨防夸张过分,不要充溢过多的激情、感叹号或溢美之词,变成一种软文。那样做的害处是文章看起来很天真或是很媚俗化。低俗炒作,是娱乐新闻很容易犯的毛病。文章应从多个角度披露娱乐现象背后的影子、背景、支持物的真相,引发读者反思。

  6.夸张式

  写法:从新闻事实提炼出让人感觉意外的本质,需要特别挖掘细节或知识。一般都是媒体“先入为主”,即先掌握了细节或知识本身,再去刻意地套新闻事实。往往有特别的效果。

  用途:特定目的,如一些具有特别意义的历史性事件。

  例:“32个版,《北京青年报》对单个人物的纪念特刊还从来没有过如此的‘大手笔’。”

  文章写作要点:只要掌握了特定的细节或知识,往里一套即可。这种写法的实质是:用知识起到冲击力的作用,可谓“曲径通幽”。但切记不要起冲击力很强的标题,让人读过标题就知道了内容。

  7.民谚开路式

  写法:用时下流行的俗话、俚语开头,引人入胜,彰显媒体的民间扎根意识。但后面一定要接点评。

  用途:可以适当开玩笑的公众性问题。如非典、电荒、盗版等。

  例:“‘我不让你点烤鸭,你喊:‘我非点!我非点!’结果救护车把你接走了!’一条手机短信,彰显了人们在非典病魔逼来时的调侃心态。”

  文章写作要点:激愤式、破坏式、色情化民谣不能用,唯一可用的只有调侃式的。但也要慎用。有些问题是“不宜接触”的,如过分敏感和残酷的社会问题不宜开玩笑。

  8.轻重对比式

  写法:用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在对比之下让人眼前一亮或是触发深思的细节放在一起做导语。

  用途:多用于能用两个新闻点产生强烈对比效果的新闻事实。

  例:“一场下了几个小时的暴雨,引起了国家总理的关注。”

  文章写作要点:对细节的轻重取舍,是考验记者观察力和文笔功夫的重要途径。不要为了追求对比效果而硬拉甚至编造不相干的两个新闻点。

  9.殿议巷谈式

  写法:用冷静的审视者身份,重新解读某些已市井皆知的新热名词。

  用途:已成为公众新闻热点,但争议颇多,不宜炒作和渲染的领域。如宝马案、国家审计署报告等。

  例:“从2003年6月开始,国家审计署的报告被冠以“风暴”之名。”

  文章写作要点:过度倾向光明和激情的一面,会让文章本身幼稚。

  10.追溯历史式

  写法:用些煽情的文学语言,透出历史的厚重。

  用途:多用于历史追溯类、文化艺术生活类文章。

  例:“对于老沈阳人而言,那家的白肉血肠跟中街的马家烧麦一样,都是挥之不去的儿时记忆。这种记忆是奇香彻骨的。”

  文章写作要点:千万不要拘泥于文物古迹的现在模样,应该尽量关注历史进程中风物的变迁、人脉的兴旺,争取挖掘些让人愕然良久或是回味无穷的历史真相(如果用野史的话应说明),塑造出一个人文关怀的历史群像。记者的文笔要灵动,选材要广泛,头脑要开阔,切忌死板的资料照抄堆砌。不要煽情,多用冷静的口吻渲染淡淡的忧思,就像叶广芩的小说。

  11.电影预告式

  写法:用别出心裁的文学语言和排比式的句子架构对某种事物进行特定角度的形容,最后予以说明。彷佛《银屏导视》中对下周电影的预告。

  用途:民间生活领域的几乎一切社会话题。

  例:“一个瘫痪在床自学多种外语的姑娘。一个几代青年心中的奋斗楷模。一个鼓舞了十亿人的文化偶像。这就是她——张海迪。”

  文章写作要点:这种文章的体裁是很广泛的,广泛得已没有什么特别要说。

  12.电影场景式

  写法:一开始就用排比的句式交代新闻要素,如时间地点,甚至天气。仿佛电影剧本在事先设定场景。

  用途:本用于需要渲染某种“特别”气氛的稿件。

  例:“大年初五。迎春灯会。密虹公园彩虹桥。天空繁星密布。这些美好的字眼,谁也不会把它们和惨剧联系在一起。然而,这是无法否认的现实。”

  文章写作要点:这种写法,似乎记者就在现场实时采访,容易给读者一种身在其中的真实感觉。这是其优点。但使用过分就容易给人以虚假感,不太适用于都市新闻。深度新闻尚可,但最好也只限于描写一个记者亲眼目睹发生的场景。

  13.以俗代雅式

  写法:用通俗易懂的概念,解释高深的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领域话题。

  用途:可用于知识性要闻稿件。

  例:用一年有多少个“蓝天”来衡量城市环境的好坏,对老百姓来说,显然远比公布一大堆只有专家才能看懂的数字更有说服力。

  文章写作要点:有时候,导语需要承担标题所起不到的作用。如果标题和导语一脉相承,互相抢“倒金字塔第一层”的地位,抢着让人一目了然的话,更多的就强调了视觉冲击力,难以给读者留下“这是一张负责、科学的主流大报”印象。对涵盖些知识性的稿件,导语可以通俗易懂些,但标题最好雅致一点。

  14.判决式

  写法:用一连串各方面的综述,配以比较夸张的形容词,最终一个“这就是”,彻底判定一种事物的高度和性质。

  用途:社会负面事物,如传销。

  例:“利用法律的漏洞,请唐国强这样的明星做铺天盖地的广告,聘请一批没有行医许可的所谓‘专家’,给患者开出成本低廉而售价惊人的中药,这就是北京新兴医院的暴利模式。”

  文章写作要点:这种导语一开始就确定了批评报道的基调,打击力度过狠,脸谱化倾向严重。优点是简明,高效,省事;缺点是造成僵化,否定事物的变化,对对立双方都会造成心理压力。慎用。

  这14种写法,哪种是你的最爱?

佛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84675号
地址:佛山市岭南大道北12号机关大院9号楼107室
  联系电话:0757-83353930  电子邮箱:fssk@foshan.gov.cn  邮编:528000
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13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