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科普及>社科知识
·社科趣谈|没有空调,看古人是怎么熬过炎炎夏日的
来源:社科联  发表时间:2017-07-11 09:07 分享至:

  最近佛山开启蒸桑拿模式,在这么酷暑难耐的日子里,你是宅家里吹空调呢,还是跑去?

  其实,你有没有跟小科一样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在古代没有风扇、没有空调的情况下,祖先们是如何应对这炎热的夏天的呢?”下面和小科一起领略一下古人们的智慧吧。

  扇子:罗扇轻摇,徐徐清风

  我们的祖先是很聪明的,他们发明了最原始的扇子。扇子多是用竹编的,古人称之为“摇风”。经济条件好的人家会买用绢帛制成的扇子,摇起来比较省力气,也比较有“档次”。文人墨客喜欢在扇面上写诗作画,既可消暑,又添情趣。

W020170720330009303931.jpg

青竹扇 又叫篾丝扇或竹丝扇

  在汉代,能工巧匠已经研制出“叶轮拨风”的大型纳凉器具,其取凉效果非常可观。《西京杂记》卷一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长安巧匠丁缓作七轮扇,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

  凉屋:傍水而建,绿色环保

  相信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住在单元楼房里,没有风,闷热不堪,但一进入那种传统建筑如大庙或老院子,会顿觉阴凉。其实老院子凉快是有考究的。

  在唐代,出现了一种供人们消暑的“凉屋”。这“凉屋”一般傍水而建,采用水循环的方式推动扇轮摇转(犹如民间的水车),将水中凉气缓缓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机械将水送至屋顶,然后沿檐而下,制成“人工水帘”,使凉气进入屋子。

  W020170720330010195030.jpg 

  凉屋

  明代以后,其建筑规制是:“檐步五举,飞椽三五举;柱高一丈,平出檐三尺,再加拽架。”那时,人们已经善于运用冬夏季日影的角度,设计出檐的角度。宫内的北房有了这个角度的屋檐,就能在夏至前后,屋檐遮阳;到冬至前后,阳光满室,使得房间内有冬暖夏凉之感。

  冷饮:清凉爽口,消暑佳品

  古代没有现在的冰品,但有了各种以冰为特色的冰食。周朝设有专掌“冰权”的“凌人”。春秋末期,诸侯喜爱在宴席上饮冰镇米酒。

  冷饮在宋代发展得很快,而且种类繁多,出现了冷饮专卖店。南宋诗人杨万里诗曰:“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

W020170720330011288909.jpg 

帝城六月卖冰图

  北宋汴京(今开封)的冰店里就有“冰糖冰雪冰元子”出售,当时的冰镇酸梅汤,更是风味独特。南宋临安(今杭州)街上卖的有“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等等,宋刘松年的《茗阅赌市》、宋书家的《半茶图》,还把出售冷饮场面画入画中。

  瓷枕:一枕清凉入梦来

  中国自古被称为“瓷器王国”,古人除了会用瓷器做碗、做花瓶外,还发明了瓷枕。瓷枕的枕面是一层釉,冰冰凉凉的,夏天枕于其上,睡起觉来当然凉快。所谓“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恐怕就是古人对瓷枕的热情讴歌。

  W020170720330012444692.jpg 

清 同治山鹿图枕

  意境:心静自然凉

  其实古人有一个超然的消暑技巧,叫“心静自然凉”!正如白居易诗云“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学会像禅师那般沉淀下自己烦躁不堪的心,拥有平静超然的心境,遇到酷暑自然就不再这么难受。除上所述的解暑方法外,古人还积极倡导一些避暑活动,如夏日游泳、披襟钓鱼等,古代名医张仲景、李时珍也都认为垂钓可消除心脾燥热。

佛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84675号
地址:佛山市岭南大道北12号机关大院9号楼107室
  联系电话:0757-83353930  电子邮箱:fssk@foshan.gov.cn  邮编:528000
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13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