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科普及>社科知识
·人文社科丨这里,诞生了一个中国近代第一!
来源:佛山市社科联  发表时间:2020-08-26 15:39 分享至:
    位于南海区西樵镇的简村,是我国第一家民办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创办者陈启沅的故乡。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2014年被评为广东省传统村落,2015年被评为广东省名村。本期佛山社科,带你一起了解陈启沅和简村的故事。 
  陈启沅(1834—190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企业先驱。相传其眼力超乎常人,深夜处暗室能辨五色,在一粒大米上就能写百余字,因排行第七,故人称“鬼眼七”。
陈启沅早年在越南谋生,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回简村创办继昌隆机器缫丝厂。因“厂丝”比手工丝价廉物美,受其影响,南海县内出现多家机器缫丝厂。 
    机器缫丝厂的开办,触犯了传统丝织业者的利益。光绪七年(1881年),部分手工业者以“男女同工,有伤风化”为借口,煽动群众捣毁机器,并试图冲击继昌隆。南海知县出示《禁止丝偈晓谕机工示》,以机器丝厂影响小民生计等为由,明令停工并派兵查封,陈启沅被迫将缫丝厂迁到澳门并改名复和隆。  
    后陈启沅嘱其侄子陈锦筇在简村利用原厂房设备,复办利厚生缫丝厂,并与次子陈锦篇在原“机汽大偈”的基础上,制成既可用汽机带动,也可一人一具以足踏为动力的“机汽单车”小型缫丝机,并由锦篇使用此种小机,在简村办“利贞”丝厂。光绪十一年(1885年),陈启沅将澳门的复和隆迁回简村,改名世昌纶,此外还在广州开设昌栈丝庄经营外销。

  W020200922574582467090.jpg

  陈启沅设计的蒸汽锅炉及缫丝机器 

    陈启沅涉猎甚广,多有著述,著有《蚕桑谱》《陈启沅算学》《理气溯源》等。其著作《蚕桑谱》详细介绍了养蚕及制丝技术。此外,还在村中办米铺药店施米赠药,捐巨资兴建吉水窦、桑园围等水利工程,倡修西樵山云泉仙馆。
W020200922574582733177.png

   陈启沅著作书影 

村落链接:
    简村,位于南海区西樵镇中部。南宋嘉定三年(1210年),简氏先祖简侨仁携家眷至此定居开村,以姓氏而得名简村。据村中族谱记载,简姓族人于明永乐年间始往佛山经商定居,至清康熙二年(1663年)已全部迁往佛山落籍,现该村已无简姓。主要有陈、冼、李、冯、郭、林、莫等姓。

  W020200922574583243514.jpg

  简村村貌(摄于2016年,南海区地方志办提供) 

    传统经济以种植水稻、种桑养蚕为主,兼种植甘蔗,饲养塘鱼、生猪、鸡、鸭、鹅等。20世纪70年代初期,村集体开办了使用脚踏缫丝机的缫丝厂(80年代初结业)。改革开放后,传统农业逐步转型,以养殖高值鱼为主。80年代初,村内有大小民营工厂四五十家,其中织布厂约30家,还有五金、塑料、皮带厂等;90年代初,相继转型、搬迁。

  W020200922574583587439.jpg

  20世纪70年代蚕茧交售(来源1982年《南海》画册) 

  W020200922574584126947.jpg

  舟楫仍为部分村民使用(摄于2009年,西樵镇普查办提供) 

    清光绪八年(1882年),陈启沅在村中建镬耳屋13座,花岗岩石墙脚高达3米,其中两座的楼顶瓦底安装了从德国进口的2.2厘米厚无缝钢板;又建绮亭陈公祠。建筑群纵横排列整齐,周围环以砖墙,总称百豫坊,现存8座镬耳屋。除百豫坊镬耳屋外,村内还有其他广府民居约150座。
   W020200922574584535587.png
百豫坊镬耳屋及砖雕装饰(摄于2009年,佛山市住建管理局提供)
    绮亭陈公祠,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2002年重修并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祠内设陈启沅纪念馆,展出陈启沅生平事迹及缫丝机模型等;旁为蚕桑园,种有桑树,几间小屋内养蚕。 

W020200922574584986648.jpg  

  绮亭陈公祠(摄于2017年,西樵镇普查办提供) 

  W020200922574585259203.png

  左:缫丝机模型(摄于2018年,佛山市地方志办提供) 

  右:蚕茧放置器(摄于2018年,佛山市地方志办提供) 

    村内还有陈氏大祠堂、南庄冼公祠、元善陈公祠、元礼陈公祠、忍斋陈公祠、李氏宗祠等6座祠堂。其中,陈氏大祠堂为南海区不可移动文物。始建于明代,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重修。大门木匾“陈氏大祠堂”为明代著名理学家、书法家陈献章(新会人)所书。20世纪50年代后该祠先后为官山乡粮仓及西樵中学、岭中小学、简村小学校址,1985年拆第四进(后楼)由港商陈景捐资建小学,名为陈景小学。元善陈公祠始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64年),道光二年(1821年)重建,村史馆设在该祠。

  W020200922567293811235.jpg

  梁氏大祠堂(摄于2018年,佛山市地方志办提供) 

    圣堂古庙(北帝庙),为南海区不可移动文物,始建于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清康熙、道光、光绪年间和民国时期维修,最近一次重修于2015年。庙内存“三界能通道高法妙;万方同仰近悦远来”等多副楹联,多书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

  W020200922567294124448.jpg

  圣堂古庙(摄于2018年,佛山市地方志办提供)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为北帝诞辰,各家各户拜祭北帝,有斋宴、醒狮、粤剧大戏等活动,已有数百年历史。近年来更融入歌舞、舞龙、电影等新项目。2012年,“简村北帝庙会”被列入南海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W020200922567294343911.jpg

  北帝诞活动之“接仔”(尹七坤摄于2017年) 

  W020200922567294639305.jpg

  北帝诞活动之舞狮(摄于2009年,西樵镇普查办提供)   

佛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84675号
地址:佛山市岭南大道北12号机关大院9号楼107室
  联系电话:0757-83353930  电子邮箱:fssk@foshan.gov.cn  邮编:528000
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1364号